为纪念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·卡特诞辰101周年,美国邮政定于2025年10月1日发行《吉米·卡特》邮票1枚,面值78美分,首发式安排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约翰·刘易斯自由公园路453号卡特中心举行,吉米·卡特于2024年12月29日逝世,享寿100岁,吉米·卡特(Jimmy Carter)是美国第39任总统(1977—1981年)。虽仅执政四年,但他在国内外政策上留下了鲜明印记,尤其是推动中美建交,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人物,在任内突破长期僵局,推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,接受“一个中国”原则,废除《美台共同防御条约》,为建交扫清障碍。1978年7月,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秘密访华,为建交铺路;同年12月,中美发表《建交联合公报》,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。随即,邓小平于1979年1月访美,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美国,极大促进了经贸、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,掀起了中美交往的第一波热潮。
卡特执政时期,美国面临经济滞胀、能源危机和冷战格局变化,他的施政既有理想主义的追求,也遭遇现实的挑战。在外交上,他将“人权”置于核心位置,推动国际和平进程,最突出的成就是1978年促成埃及与以色列签署《戴维营协议》,结束两国长达三十年的战争;在能源和环境政策上,他签署《国家能源法》,推动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,并设立能源部,被视为美国绿色能源政策的先驱;在国内事务上,他推进民权平等,支持女性与少数族裔的社会参与,并扩大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;在军控方面,他与苏联签署《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》(SALT II),延续冷战时期的核军控努力。普遍认为,卡特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奠基者之一。他的决策不仅符合两国利益,也在冷战格局中发挥了稳定亚太、平衡国际力量的重要作用,并为中国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。虽然美国国会随后通过《与台湾关系法》,在台湾问题上埋下隐患,但卡特推动中美建交的历史贡献依然获得广泛认可。卸任后,他仍多次访华,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,反对“新冷战”思维,成为中美关系的长期推动者。正因如此,卡特在中美关系史上被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领导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