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邮政拟定于2025年6月21日发行《中国古代书法——篆书(二)》特种邮票1套4枚,小型张1枚。邮票图案名称为:大盂鼎、中山王厝铁足鼎、石鼓·吾车刻石、琅琊刻石,小型张图案名称为:何尊。该套邮票由邢文伟设计,小型张由马立航设计,干止戈编辑。本套邮票精选五件文物,通过其青铜铭文与石刻文字拓片,传递千年篆韵。
大盂鼎因作器者为西周康王之臣盂而得名,以其浑厚庄重的金文位列首枚,笔画丰腴挺拔,堪称西周早期金文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。大盂鼎 1849 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(今宝鸡市眉县)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战国中山王厝铁足鼎的外壁刻满了77行铭文,共计469个字,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,铭文展现绮丽飘逸的装饰趣味,是先秦古文字精品奇珍。中山王厝铁足鼎 1977 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厝墓,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。
石鼓是形似圆鼓的一组花岗岩刻石,秦人曾在十面鼓形巨石上刻下十首四言诗,记述君主的游猎盛景,吾车为其中一面,在唐代初期武德年间或贞观年间被发现(618-649),石鼓文作为石刻之祖,记录了大篆向小篆过渡的笔意。石鼓・吾车刻石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三畤塬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琅琊刻石则留存李斯小篆的典范,是中国最早的刻石之一,是秦朝统一全国文字的典范之作,虽仅存秦二世诏书部分,仍可窥见“书同文”的历史印记。琅琊刻石出土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遗址,早在北宋时期被苏轼发现拓片,是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刻石之一,现存残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小型张选用西周何尊,其“宅兹中国”铭文不仅是“中国”一词最早实物与文献见证,也成为中国邮政标志的设计灵感来源。1963 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(今宝鸡市陈仓区),现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。